化工塑料网

当前位置:首页
>>
>>
正文

探索柳琴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

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,微山湖上静悄悄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,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一曲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》让铁道游击队这支活跃在鲁南的抗日劲旅广为人知,这里的土琵琶便是柳琴的俗称。以柳琴为名的地方戏曲剧种柳琴戏,200多年来在山东南部等地区广为流传。

柳琴戏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,俗称拉魂腔,又被称为拉呼腔、拉后腔、拉洪腔等。柳琴戏以柳琴为主要伴奏乐器,将最接地气的喝鸣腔、猎户腔、柳子戏甚至叫花子乞讨的花鼓秧歌等融入其中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。柳琴戏传统剧目多反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、家癫痫病的最新疗法庭、婚姻等内容,唱词通俗易懂,富有表现力,唱腔明朗动听,悦耳流畅。20世纪50年代,拉魂腔正式更名为柳琴戏。

凭借生动淳朴的语言、幽默诙谐的表演和浓郁的乡土气息,柳琴戏受到了群众的喜爱,直至今日依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。柳琴戏不仅在鲁南地区家喻户晓,对周边地域也产生了广泛影响,安徽北部、江苏北部等地区都有非常多的戏迷。特别是在山东临沂兰陵县(苍山县)、郯城县,群众基础更为深厚,临郯苍,柳琴窝便是最形象的描述,兰陵县还形成了户户琵琶响,村村拉魂腔的戏曲盛景。

近年来,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政策的指引下,柳琴戏在艺术创新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。剧目方面,在挖掘整理《大小隔帘》《白罗衫》《四告》等100余出剧目的同时,推出了诸多新剧目,如临沂柳琴剧团推出的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《王祥卧鱼》、现代柳琴戏《沂蒙情》,滕州市柳琴剧团编排的大型历史剧《墨子》等。

此外,相比一些地方戏曲后继乏人的尴尬现状,柳琴戏有着相对稳定的专业演出队伍和较好的后备力量培养条件。目前鲁南地区共有7个柳琴剧团,常年排练演出,其中枣庄市柳琴剧团、滕州市柳琴剧团、临沂市柳琴剧团3个规模较大的剧团享受政府全额或差额财政拨款。

但是,面对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、不断创新的艺术形式,柳琴戏发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
首先,柳琴戏总体产量偏小,缺乏内生发展动力。在鲁南地区7个柳琴剧团中,除了3个享受财政拨款的剧团,即使是创收性收益较好的2013年,总计也不到200万元。剧团创收性收益低,直接制约着设备器材的更新、新剧目的排演。

其次,柳琴戏专业团队经营管理不完善,市场主体缺位。虽然不断推出新剧目治疗婴儿癫痫多少钱,但懂艺术、善经营的管理型人才的匮乏,导致柳琴戏市场化运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。

另外,柳琴戏与其他产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,产业结构单一,没有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、联营发展。

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,面对《关癫痫病的早期症状诊断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》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等利好政策的出台,柳琴戏等地方戏曲剧种如何抓住机遇,实现创新发展?笔者认为,关键在于推动柳琴戏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,遵循市场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规律,以市场化模式保护和发掘剧种的文化价值,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品牌。以柳琴戏为例,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。

转变发展观念,增强市场思维。可以借鉴越剧和昆曲市场化发展的经验,制定相关政策,积极鼓励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柳琴戏文化产业,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元化。可尝试建立市场化运营公司,依托专业管理团队,增强柳琴戏自身造血功能。

重视人才培养,打造名角名段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应提高福利待遇,建立合理的老、中、青人才梯队,既要培养演出人才,也要培养专业的创作人才、管理人才。在整体培养的同时,还要注意激活名人名段的品牌效应。黄梅戏的严凤英、豫剧的常香玉等名角,豫剧《花木兰》选段《谁说女子不如男》和黄梅戏《天仙配》选段《夫妻双双把家还》等名段,对于剧种的发展宣城治疗癫痫病最权威医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,柳琴戏也应当借鉴此类经验,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名角名段。

加大创新力度,突出地域特色。作为地方戏曲,柳琴戏要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,就要突破自身局限,全面融入现代文化生活。在传承柳琴戏传统精华的同时,要加大创新力度,突出地方文化特色,推出契合时代主题、形式新颖的作品,还应以现代审美进行包装,在舞美、服化、音效等方面下功夫,从而扩大柳琴戏的受众范围。

结合相关产业,打造体验式文化产品。鲁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、风景名胜众多,可以开发一系列柳琴戏文化体验产品,如柳琴制作过程体验等,加强与游客的互动。此外,还可以将柳琴戏文化元素融入手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,加大柳琴戏相关产业开发力度。与城市景观、饮食文化等结合,建立主题文化街区。政府可引导建立以柳琴戏元素为主题的文化街区,通过柳琴戏元素与城市景观、饮食文化的融合,使其与城市形象紧密联系,成为当地文化、旅游、对外宣传的名片。

总之,促进柳琴戏文化产业化发展,要解决柳琴戏目前面临的市场化程度低、规模小、发展速度慢等诸多问题,实现以柳琴戏延伸文化产业、以文化产业推动柳琴戏发展的良性循环。如此,既可以保护和传承柳琴戏这一传统剧种,体现地方文化特色,又能够带动地方经济、文化的协调发展,使其真正成为地区文化名片。

(作者:严可单位:齐鲁工业大学)